你家乡的方言中有哪些生动形象但普通话中没有的词

你家乡的方言中有哪些生动形象但普通话中没有的词

本人四川的,当然是说四川方言,四川方言与普通话最大的不同有几点:不注重音调、不注重前后鼻音,所以大部分四川话只要仔细听,基本能听懂,

你家乡的方言中有哪些生动形象但普通话中没有的词 - 优质瓷砖批发网


当然四川话最有意思的是各地特有的方言。那来找找四川方言里有,而普通话里没有的,或者说普通话里基本找不到的词。第一个词:窝沥,既有吃饭又有上厕所的意思;我的天怎么这样,自己都不好意思了,太辣眼睛。第二个词:日绝,就是骂人的意思,语气很重,估计外地人听了想和说出这词的人干架。
第三个词:豁人,就是欺骗的意思,豁字也可以搭配其他词共同使用。第四个词:卡jer(这字真不知道怎么写),就是说某人不厚道的意思,比较常用,语气也比较重。这仅仅是冰山一角,另外还有很多很多,更好的方法是去四川当地慢慢感受。记住还是少用,免得惹来麻烦。

我的家乡在桂林,但桂林各县,方言又有不同,有的相邻两个村都有不同的土话,我的家乡话就与桂林市区的方言有些不同。

桂林市区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,与普通话有许多相似的地方,而我的家乡既然与桂林市区的方言有些差异,与普通话差异又大一些,一些字词普通话里是找不到的,比如:

b'ong:这个字音在普通话里是没,但在我的家乡话里有两种音调、四种词性,当发第二声时,可作量词,也可作动词,还可作名词。如一b'óng香蕉,指一挂香蕉,为量词;蜜蜂b'óng来b'óng去,指蜜蜂去采蜜时钻来钻去;用竹子打个b'óng子,用竹子打个篓子。当发第四次声,也是名词,但与第二声的名词词意不一样,指孔洞的意思,如b'òng眼。

b'ōu:与普通话的“蹲”是一个意思。

kè:与普通话约“去”是一个意思。

“街”的发音是g'āi,“县”的发音是he'iàn,“城”的发音是qǐn。所以“到县城去逛街”用我的家乡话说就变成了“到嘿燕情科逛该”。

大家好,我是临沂人。临沂,地处革命老区沂蒙山。临沂民风淳朴,方言浓重。许多的方言,形象生动、入木三分!下面,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:


1、要血命了

单从字面也不难理解,这句是多用来表达状况非常严重,语气里带着浓重的大蒜味!比普通话表达的更加贴切,更入味!管虎导演的电影《斗牛》里头的来喜,在黄渤领奶牛那场戏上,就用过这句方言!

这句“要血命了”,通常会搭配“可了不敌”一起用,用来表达事情的严重性。例句:高架桥上一连串追尾,送医院去十几个,可了不敌,要血命了!


2、一巴掌呼死你

用来表达极度的愤怒,多出现于吵嘴与动手的临界点。以用来表达对方造成的后果,已经引起当事人的极度愤怒!(其实,也不是真的要动手,就是当事人用来宣泄的一种方式)是不是表达的入木三分?!这句通常在吵嘴的语境里出现。

例句:你再骂一句,我一巴掌呼死你!

3、矛包

这个词,外地人可能单从字面上,不好理解。通常来形容言行举止、为人处事、环境卫生等乱七八糟的现状。这个词通常在开玩笑的语境里出现。

例句:你看你房间弄得矛包,就不能收拾下吗?
4、俺娘来

这句临沂方言,不是真的呼喊妈妈。只是用来表达当时的惊讶和出乎意料。这句多用在闲聊扯淡的语境,用来浮夸和增加当事人惊讶的神情。

例句:俺娘来,这雪下的这么大的?!


5、
不沾闲

不靠边,不靠谱!用来形容说话、做事、离谱,不合乎常理。也用来人能力不咋地。此句多出于讽刺人的语境。

例句:这么点小事你都干不好,你真不沾闲!

是不是感觉这些方言比普通话贴切多了。句句珠玑、句句都能把当时的语境表达的淋漓尽致啊!单从字面上看都让人如身临其境,是吗?!哈。

你的家长都有哪些特色的方言,欢迎留言聊聊。

淄博是“齐国故都”所在地,很多方言应该是“古齐国官话”吧。

1:贼星——说的是流星,来去无踪的意思,题主的“zei四声”,讲的是厉害,我们这里假如指人——某某谁“刚贼”了,这个“刚”是厉害,很的意思,是程度副词,“贼”是有心眼,心机重的意思。

2:养活孩子——说的是生孩子。

3:刮拉——现在“挂了”这个词应该是从游戏走向生活日常用语的,“刮拉”在我们方言里是雷电。

4:难玩——不好对付,不容易做朋友和一起处事。

5:草急——做手脚、小动作等等,例如打扑克耍赖,就说“草急”了。

6:烧包——显摆的意思。

7:宜良——意思是非常合适,过去结婚要看八字,先生说“宜良”,就是八字合婚。

不宜良好——有不知好歹、不值得敬重的意思。

8:呲毛——是某人坏,心术不正。

9:渣啥——形容小孩子撒娇淘气。

10:墩实——形容人个子不高,粗壮有力。

11:恣——高兴。

12:目噜——小寐,睡一觉的意思,“打个目噜”就是睡一小觉。

13:吃伤了——对某一种食物吃的太多,产生反感。

14不赖——褒义词,厉害、不简单、不容易的意思。

15:潮不住——力气不如他人大,打不过的意思。

16:经济——会过日子,斤斤计较。

17:木木出出——慢悠悠,无精打采。

18:兴——时髦,流行。

19:半半路路——做事情虎头蛇尾。

20:出出——收缩的意思,例如苹果放的久了,表面起皱,形态变小了,就叫“出出”。

21:没(不读mei和mo,方言读mu)滋拉味——没有滋味、没有意义,例如问:旅游的怎么样?回答:不咋样,没滋拉味。

22:夸叉——占便宜,例如现在说“啃老”,就说“夸叉老人”。

23:出门——到外地去。

24:下面——贪吃贪喝,丢人。例如宴会上某个菜符合某人口味,多吃了就会背后讲“某人下面”。

25:顾拉——沾,摔倒了,“顾拉”一身泥。

26:踢蹬——调皮捣蛋。

27:蛤蟆括得(dei)子——蝌蚪。

28:长虫——蛇。

29:豆枕——头枕、枕头。

30:引子——酵母。

还有很多很多,欢迎朋友们添加。

更多回答,请关注耕读先生。

这样说起来,四川话有很多啊,表示毫无压力,哥子些听不听的懂就是你们的事,我只是传达一下。

四川话比较具有特色,四川各个地区有些“叫法”还具有差异,听说当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一票之差败给了北京话,差点成为官方语言,哈哈哈,说笑了。想想大家都是“shi shi shi,si shi si,shi si shi shi si......”这段是标准的,重点来了,由于比较多,就写一些哟:

1、启反——普通话“吃饭”,

2、“曲山儿”——普通话“蚯蚓”,

3、“格蚤儿”——普通话“跳蚤”,

4、“巣冲”——普通话“蛔虫”,

5、“阴倒”——普通话“不张扬”,

6、“估倒”——普通话“逼迫”,

7、“克西头儿”——普通话“膝盖” ,

8、“哈老壳”——普通话“脑袋”,

9、“打扑爬”——普通话“摔跤”,

10、“打王逛”——普通话“精神不集中”,

11、“瓦饭”——普通话“盛饭”,

12、“扯扑汗”——普通话“打呼噜”,

13、“告哈儿”——普通话“试一下”,

14、“舌老”——普通话“丢失了”,

15、“俺到”——普通话“估计”,

16、“雀到”——普通话“看到”,

17、“假巴意思”——普通话“假装”,

18、“卡卡各各”——普通话“角落”,

19、“夹色子”——普通话“结巴”,

20、“臊皮”——普通话“丢脸”,

21、“扯把子”——普通话“说谎”,

22、“要得”——普通话“好的”,

。。。。。。实在太多了

斗室(就是),搭巴巴车(坐便车),撒子、爪子(干什么),莫恁个(不要这样),摁脚(咯脚),车笔刀(削笔刀),里骂(责备),夹夹(身上的油垢),排轮子(排队),决人(骂人)。。。。。。

“杀割”了,你们知道的尽管上!